营山县南门河治理后。
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任堃 文/图
昨(20)日,记者从营山县生态环境局了解到,近年来,该局在营山县委县政府、市生态环境局的正确领导下,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下,突出抓好水生态环境保护,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,2018年以来,流江河白兔乡国控出境断面水质年均值持续达到地表水Ⅲ类,为筑牢长江经济带上游生态屏障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认识到位,主动治理显担当。该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决策部署,努力克服生态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、资金压力大、整治不平衡等困难,以城乡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为抓手,按照“分片包干、压茬推进”的工作思路,加快推进项目施工,严格落实生态环境问题整改“红黑榜”通报和目标绩效考核机制,成立“尖刀班”跟踪督战、现场蹲守、指导整改,实行“清单制+责任制+销号制”,落实“周盘点、旬通报、月清账”,大力推进水生态环境污染综合治理,水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。
科学决策,精准治理出实招。该局针对雨污混流、管网错综复杂的问题,聘请专业公司、组织专业人员、使用专业设备,进行全覆盖摸排,实现污染源底数清晰、情况准确。此外,该局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,聘请四川大学环保专家团队实地调研踏勘,深入分析研判县域各类涉水污染源以及河流水文参数、雨污管网现状等情况,在主要河段、湖泊、水库等设置人工取样监测点,形成覆盖全县主要河流、湖泊、水库的监测网络,对主要污染物定期进行抽样检测,摸清污染源现状和具体位置,提出《流江河流域污染治理总体方案》,主动征求社会公众意见,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。
精准施策,系统治理见实效。该局按照“户排污管沉沙隔渣池市政污水管截污干管污水处理厂(站)”全封闭运行原则,对县城及乡镇场镇居民小区、餐饮企业(店)同步推进污水收集管网新(改)建工程。同时,该局深化南北两河、流江河等重点流域治理,组织对流域上游主要河道及其支流进行了全面排查,研究采取末端治理、强化生活污水处理厂运行调度,开展全域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工作。此外,该局还建成城市中水回用项目,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通过人工湿地净化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标准,泵送至走马岭河上游段进行补水,为南北两河沿线生态环境注入源头活水,加快建成区域水生态湿地涵养区。